我一點都不完美,也從不打算讓自己成為完美的人。
接受不討喜的自己吧。
前不久跟一個朋友之間的磨合讓我思考也讓我成長了許多。
我們不算吵架,而是真正的理性討論,
這也是我以往比較少經歷的經驗。
如果是再更年輕的時候,我一定是會先逃走的那個。
說逃走也有點不妥,應該是說,我是個非常不喜歡論戰的人,
所以我常是會先低頭或道歉的那方,輕描帶過而忍讓,不留戀爭執的一方。
那時的我會認為,人生中無論是有意無意的論戰、批評,甚而吵架衝突,都讓我覺得有許多負面的能量。
我非常不喜歡現實生活中,任何形式的戰爭。
還記得,幾年前第一次遇到我的日本工作夥伴時,他用日文跟我說,他覺得我是個吸收系女生。
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他覺得我像個海綿一樣,
好的就會拼命吸收,所以能夠進步的非常快速,
理解力也很快,
對人事物的領悟跟洞察力也能很快拿到要領。
而我後來才發現,相對的,我對我認為壞的跟負面的事物情緒也會一同吸收。
這實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。
簡單來說,我非常容易感同身受,很容易陷入感性之中。
容易被影響,所以心情也會起伏不定,
上一秒還看著新聞感慨悲傷著,
過不久就能被下一本書吸引,再度進入書中的場景或者另一種感悟中。
跳躍在許多情緒中,想像著那些人事物帶來的影響,彷彿迴圈著一圈圈波浪,每圈都打在心中。
然而,每當看到不同人的評論,或者是網路上對誰的論戰,甚至無理性的謾罵群聚效應,我也會同樣感受到那股負面的黑暗能量。
那股負面的能量,像是雜訊,也像是一團黑色沼氣,從字裡行間竄開,從那些人的嘴中表情中竄開,
濃郁而污濁,令人窒息於這片尖叫四起的骯髒迷霧當中。
幸好這幾年的歷練,讓我能盡量保持平靜的心情看待這些了。
我會試著理解那些新聞或輿論謾罵者的觀點,試著更理性客觀看待所有一切。
但在消化的同時,也不免依然會被那些字句或者情緒所影響,而覺得悲傷痛苦。
生活中亦是如此。
例如,
一群人討論著我不認識的人的八卦或私生活,我也會有相同感受,
我會寧願透過我自己去認識他後,再用自己的方式於心中理解評論,
也不願意只用嘴或耳認識一個人。
每遇如此,
我就不禁想像著,那個話題中被批評的人,現在在何地用何種姿態與表情看待這些評論他的人呢?
也許有些人會說,啊!生活如此苦澀,朋友間多點八卦何必認真?
是的,
這麼說也是的,我也同意。
但說出每句話前也絕對別忘了,我們任何人,也會成為他人嘴中的那個被批判而無法回嘴的八卦。
你若覺得不會或未曾發生,那也只是你不知道或還沒遇見罷了。
而事實上,很多人對生活八卦的熱衷關心程度,卻遠不及對自己身邊親人朋友的關心程度。
還記得在學校時,老師曾經簡而言之告訴我說,詩人跟藝術家,注定要適度保持痛苦跟悲傷的情緒,才能牽引孤寂的創作能量。
所以別太害怕那些痛苦跟悲傷的黑色情緒。
是吶,
我大概懂得這種道理,太快樂的人畫不出最迷人的畫作,太幸福的人也寫不出最刻骨的詩句。
人生的酸與甜,苦與辣,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複雜而迷幻的滋味啊。
體驗著這些,悲傷亦或痛苦,永遠莫忘練習「同理心」,
這些都是能量,都是人生的力道。
若能懂得這些力量的人,請也明白一點,那就是世上有些人永遠不明白也不會太需要這些能量。
所以,現在當我遇到那團黑色沼氣,盡量平靜的看待之外,
其實我偶爾也會試著去體驗淨泡在這種悲傷中。
我從不加入鍵盤紙筆混戰,也從來不再任何新聞留下評論,
可我會試著看看每個不同的人,有哪些不同的觀點,他們選擇用著哪種語氣,選擇用著哪種字眼。
冷靜的看看,其實顯而易見,總是批評人事物的人、總是氣急敗壞忙著向外攻擊的人,
也許也許,他對自己反而一點都不了解。
因為他總是眼睛望前,總是一再掃瞄著週遭,掃瞄著他認為的缺失跟不妥,而無法掃描自我。
吶,若你曾被誰傷過,也別忘了去理解,也有人是這樣的生活啊。
世上有各種各樣的人,我們很幸運的能當其中一個特別的人。
若有天,輪到我們被掃描檢視發現許多不妥與缺失,也別太過慌張受傷,
我們都不需要當完美的人,更不需要因為別人的掃描讓自己改變不想改變的地方。
也許我們不夠討喜,永遠不夠滿足他人的期望跟理想化中的模樣,
我們卻可以站穩每一步,心安理得,不破壞他人更不必破壞自己,走自己想走的路途,踏自己想踏的姿態。
當然也別太偏激。
我從不鼓勵任何人當孤傲驕縱的人,並非走自己的路就得對他人冷漠無情,或者是刻薄。
相對的,你需要的行囊是更寬大的心。
對他人寬大,也對自己的不完美寬大。
有人困惑著群體生活,問著要怎麼去面對他人的批評?
我想首先,就是要先批評自己。
這也是非常困難的部分。
接受自己是個不討喜的傢伙,接受那些自我人格細節的缺點,這非常困難。
大家都想被愛被喜歡,所以這非常困難。
不過,我們活到什麼歲數都總是批評別人,理所當然的知道他人的不完美跟可恨之處,
那也該理所當然接受你在他人眼中也有可恨可惡之處。
真正的了解跟體驗這點過後,真的就沒什麼了。
當時我不禁想像著,那個話題中被批評的人,現在在何地用何種姿態與表情看待這些評論他的人呢?
現在,
我會試著想像,
那個被批評的人,能夠真正平靜的看待自己的不完美以及那些評論,繼續他充實而幸福善良的每一天。
回到剛開始提到,
我的朋友跟我是完全不同個性的人,我一開始會有些怕他,抗拒,
後來,我反而想試著接近他。
我想要試著跟我不擅長的對象交流,我不想逃避。
就因為他跟我的不同,他像是一面鏡子,一照就真實的照到我最刺痛的地方,但也一照就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各種信念存在。
包括我曾經逃避的,不足的,不討喜的,以及我回憶的人生經驗。
若你曾遇見這樣的人,就算性格迥異背馳,也請好好溫柔珍惜。
每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的人生哲理跟信念本來就不同,
就算再同一種教育跟甚至同一個家庭下,也會有不同決定的人生。
然而,我認為與人交流最可貴的,就是儘管知道我們完全不同,也會有磨合,卻還是能夠理性和平的討論。
真正的溝通,耐心的面對彼此,願意付出時間勇氣討論彼此的不完美,也試著認識彼此的不完美。
最後的最後,無需激勵爭執吵架論戰,
也能平靜的得到許多新的感知與祝福。
這些都是那些單方向貶低批評所無法得到的。
人啊,怎麼可能刻求週遭的人都跟自己一樣呢?
不一樣的人生哲理,自有各自的價值,沒有哪種價值最高或低,這是自然而然之事。
與其逃避恐懼於灰黑的小空間裡打著批判字眼,不如真實的用你的聲音對對方說出你的想法。
想起我們依賴的螢幕與鍵盤之前的世界,想起你又是用怎麼顫抖的語氣說出話語,
想起你曾看著對方的眼睛,
曾試著真實真誠的看著對方的眼睛深沉接近靈魂之處說話,
而那又是多久之前的事呢?
這幾日,我常常想起很久很久之前的自己,
想起因為受傷而不喜歡戰爭的自己。
那樣的我總是平靜的在心中看待一切,甚至有點膽怯,下意識逃開爭執,逃避為自己戰鬥,
最後慢慢變成恐懼與戰鬥或者好戰的人說話接觸。
我們對直接的人的偏見,就是他們的尖銳令人疼痛。
我們對懦弱的人的偏見,就是他們的迂迴令人煩躁。
但也許直接的人,心中的強悍堅毅並不是故意尖銳,
而懦弱的人,心中的良善柔軟也並非刻意迂迴。
只不過處理的方式不同,選擇的方式不同,性格不同,理解方向不同。
就像溫暖的火與綿長的水,沒有哪種好,哪種強,只不過不一樣,僅僅如此。
這樣的溝通讓我正視了自己一直以來懼怕的,也正視了曾經受傷後的記憶印象。
重新認知了跟我完全不同的人,接受這樣的他與自己。
從逃避到溝通的過程,當然很痛苦又折磨,
就像把彼此的頭,狠狠掰過來直視自己的缺點一般,挖掘著你我也許不喜歡碰觸的部份,
但學習即是如此,等多年回想後,又會醞釀的一番成長感悟。
而今我也把這個問題在回給所有人,你們又認為自己是哪樣的水哪樣的火呢?
最後,有人常問我,與人交往或交際的訣竅是什麼。
我也不是大好人或者交際高手,
但我想,應該就是真誠跟善良吧?
個性直接與否,或者思緒細膩與否,那都是後來的「人格特點」與「交際方式」,
真誠善良,卻是每個人唯一不變的優先門票。
你得謙虛的拿穩拿好,才能繼續走。
真的,不需要迴避當一個不討喜的人。
我們從來不完美,也會犯錯,也會迷失,也會有意無意互相傷害折磨。
但這樣的我們,也還是能互相療癒,互相付出愛與溫熱,互相學習茁壯。
其實,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,
是相隔幾年甚至幾個月,每每回顧之前的自己,
就會覺得當時的自己噁噁的,煩煩的,蠢蠢的,像是某種「黑歷史」一樣有些丟臉。
因為,這樣的狀態,反而是訴說自己有再進步的象徵。
不討喜沒關係,有再持續進步就好,
有再不停學習就好,只因人生永遠都在學習,
若不想學習了,你也就真正蕩然乏味了。
人生的交往分分合合這麼多,能與誰相聚,還能夠快樂幸福的瞬間其實比想像中還少。
無論哪個時期的自己,所有的「黑歷史」都好好珍藏於心,
愛上不討喜的那個自己。
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本質,你若生來是火就好好當火,你是水就好好當水,
不需覺得你的人生曲高和寡,當然也別太自我貶低了。
交流交往,只需調整步伐與節奏,感性中再記得點理性的討論溝通,這需要一些勇氣與腦袋好好思考,
再用最強大的記憶力,將那些教訓記住而不需要記住得或失,
謙遜感激你受過的所有一切,
知足也能常樂了。
還是那句,「人生很困難,才是常有之事。」
留言列表